我常在想,為什麼日本的設計可以如此的全面,如此進步,在這次京都六天的工作營當中,讓我慢慢的了解到,也許一切是從生活開始。 英國工黨1997年所提出的創意產業,強調的是個人的才能發揮與創意,相較於英國,台灣政府則是在創業產業前面,加上「文化」兩字,並在2005提出文化創意產業的策略。但是說來奇怪,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下,台灣還是台灣,相較十年前,我們的確多了許多文創園區、文創市集,而且每年,有超過萬名以上的學生從設計相關科系畢業,但說到台灣,我的腦海,卻沒有一個清晰、獨特的台灣意象(Image)。漫遊在京都的幾天當中,看見來往的日本人,很自然用著我們覺得很日本的用品,像是包裝、飲食、衣服,他們的生活,彷彿就是一種日本文化,我們覺得獨特的地方,對他們來說是如此的自然,我才了解到,也許設計是從生活開始。對於英國提出的創業產業,我才豁然開朗,為什麼他們不在創業產業前面加上「文化」兩字的原因,因為文化早已存在他們的生活當中。 要翻轉台灣的文化,不僅是需要一個好的設計,一個好的產品,或是一個好的設計師,這些的確都重要,但是帶來的影響有限。從文藝復興到布格羅,從包浩斯到蘋果。我想,改變需要每一個人。身處在這個時代的設計師,除了基本的設計能力外,有兩個點是我覺得還可以努力的。第一點是生活,除了自身外,我們需要有影響力一點一滴的去改變我們周遭的人,第二點則是教育,要有能把人生出來的能力。 我出身的時候,是台灣經濟衰退的開始,曾幾何時,我們期待著一位英雄領到我們向前,盼望在他們的帶領下扭轉整個局勢,突破逆境。在經歷過兩次的政黨輪替後,小小的台灣卻仍舊找不出一個共識,找不到一個可以團結在一起的理由。每次打開臉書、新聞、批踢踢充斥著戰南北、戰政黨、戰階級的文章,連誤射飛彈,都有人說政府只關心飛彈,不關心他們的生活,這是甚麼邏輯?我們生活在一個最混亂的時代,卻也是最有盼望的時代。我們被許多國家殖民過,也被許多國家影響著,相比周遭國家來說,從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遷台,也才短短的八十年,對於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

2.png

圖片 1.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同大學大同寶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