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葉大學交換心得

工設余友琳-3.JPG

 

 

文化衝擊 
相較於歐美國家,日本文化與台灣文化已經是較為接近的生活環境,但兩者仍是有許多日常習慣或習俗大相逕庭。就環境而言,在日本大部分的地方都非常整潔,由於對各種規範的重視、他人的目光與自身的要求,通常不會有像台灣一般隨處可見的垃圾散落在地上,可以說是非常自制的國家,但也因為繁雜的規範與重視他人的目光,這裡的都市人們都有不小的精神生活壓力。再以習俗來說 ,日本是十分重視祭典的,每每大型的祭典盛況都是人山人海,相較於台灣的節慶,反倒沒那麼熱鬧了。而以日常生活的消遣來看,也是我覺得平常街上能看到與台灣最大的差異:日本人晚上的消遣就是居酒屋與卡拉OK,沒有夜市的周末放鬆,只能在祭典上吃到與夜市一般的小吃攤,逛街的地方也十分早就關門休息了,與熱鬧的不夜城台灣有強烈反差。

工設余友琳-2.jpeg

面臨最大的難題
第一次到國外交換,面對不熟悉的語言與生活環境,最大的難題不易外的確實是與人溝通的部分。不只是說話,從購物、使用機器到覓食,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需要不同的溝通與互動。從初來的前幾天開始,每日都有不停的手續要辦理,從辦理日本郵局的開戶、市役所的入居手續,到後續開學時學校裡的入學程序等等,當溝通出現障礙時事情處理的便不是那麼順暢,導致原本不是那麼困難的問題複雜化而無法迅速流利的解決,亦或是生活中對環境的不瞭解使得在日常時製造出一些烏龍。但隨著待在這兒的日子久了之後,習慣他人的語言節奏以及日常生活的種種、學會平時在台灣沒有看過的機器,這個難題便不再像一開始那麼困擾了。對我而言,交換生的身分不只是為了學習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看見不一樣的東西與學習適應環境,所以這樣的機會對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工設余友琳-1.jpeg

最有興趣或成就感的課程
在這學期選的幾個課程中,最喜歡的就是”The world she never knows”,一門與產品使用者體驗設計有關的課程。有別於既定的本來印象,這堂課並不是重在分析與研究,而是透過每個人自主尋找自己喜歡、有興趣的主題並從中找出問題點,再加以討論。日本的教學方式很不一樣,老師重視的是學生的思考與有這樣想法其背後的原因,而不是直接看成果的呈現作為最重要的評分依據。這樣的設計方式讓產品的設計過程中更能深入探討
 
問題的本身,找到問題所在後明確定義使用者族群與解決方法的根本,透過能治標又獨特、吸引人的想法來做為設計理念,進而再考慮產品本身的其餘內容。雖然因為日本的課程與台灣的教學模式都不太相同,會有許多不一樣感覺的課程感受,但整體而言最有興趣的便是這堂課了。但其實這半年來,從日常中、課程中獲得的收穫都不小,每一次的體驗都是一堂豐富有內容的專業課程或是生活課程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同大學大同寶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