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千葉大學交換心得

Chiba University

柯伯謙1

 

在台灣吸收設計教育超過四年,由於學習期間需要不斷接收來自國外的設計資訊,漸漸培養出對於國外設計教育的好奇心,加上自身對於汽車設計的熱愛,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實際體驗汽車設計大國的設計文化及教育。很幸運的,透過大同大學的交換生窗口,我成功申請並且完成半年在日本千葉大學設計系的交換生學業,在此分享過程中的心得 。

 

文化衝擊

我與家人在日本旅遊共達六次,皆是短暫停留,對於日本的了解並不深入,僅停留在食物偏鹹、物價高、右駕車等等較廣為人知的印象。而經過半年在日本度過的交換生生活,對於日本文化有了全新的理解,甚至很難用三言兩語全部說完,在此分享我印象最深的幾點文化衝擊 :

1.設計教育差異

日本千葉大學是一所近百年的日本國立大學,擁有近11000名學生,其中工學部的設計系名聲遠播,也是我選擇千葉大學的原因之一。來自各國的交換生在千葉大學設計系齊聚,能選擇的課程大多是大學部的課程,僅三門課程是專為交換生所設,我選擇了一門交換生設計課(日本設計文化)、三門大學部課程(交通工具設計、東芝產品設計、三菱產品設計)以及兩門日語課(綜合、會話) 。

綜觀來說,千葉大學的設計課程內容與台灣大同大學並無太大不同,都是教育學生設計思考方式以及最後原型展示,但有一點是千葉大學幾近碾壓的優勢,也就是業師資源,以產品設計舉例,同一課程名稱卻細分了六門課,而這六門課分別由六家知名日本企業的業師帶領,如東芝、日立、三菱、伊東屋、富士軟片等等,而交通工具設計也分了兩門課,分別由來自本田及馬自達的業師教導學生。而在課程之外,千葉大學也會舉辦多場的企業說明會,邀請日本各大企業到校演講並提供類似工作營或是實習機會給學生,甚至看過學生直接拿著自己的作品集給講師評斷並尋求工作機會。相比台灣,很明顯感受到日本企業對於培育人才以及親臨學校挖掘人才的企圖心,這是在台灣感受不到的 。

而我最關注的交通工具設計部分,由於修了相關課程,有機會與千葉大學的交通工具設計研究室學生交流,聊天過程也對於日本的交通工具教育有更多了解,包含參與日本車商舉辦的實習工作營的重要性,期間車商若認可學生的設計能力,將有機會獲得工作合約。他們也說身為日本的汽車設計求職者並沒有選擇的權利,若有企業願意挖角已經是相當幸運的了。另外馬自達的業師也與我們分享在日本車商工作的首要條件,也就是日文的溝通能力,這項資訊對於我來說非常重要,讓我明白若未來想在日本汽車產業工作,我還需加強的能力有哪些 。

當然,大同大學也有千葉大學比不上的優勢,以大學部來比較,我認為大同大學的學生較千葉大學來得更認真,設計思考也更豐富嚴謹,尤其在製作模型上,大同大學學生的積極度明顯是高於千葉大學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大同大學的設計工廠是24小時開放,且永遠有學生在裡面製作模型;但千葉大學的設計工作室卻是長時間封閉,幾乎看不到學生在裡面工作,學生更傾向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模型,失去很多學習不同材質運用以及產品製程的機會 。

2.生活差異

台灣與日本在很多方面是相去不遠的,例如飲食習慣相近,同時也有方便的便利超商。眾所皆知日本人注重細節,表現在其穿著打扮、環境維護等方面,我們總是認為日本很進步,但這半年的旅日生活中,我也發現了很多相較台灣,日本較落後的地方,以及打破我很多對於日本崇高的幻想,例如在減少塑料使用的推動上,台灣就進步許多,到日本便利超商購買任何商品,即便買個膠水,店員都會用塑膠袋包裝好再交給顧客,以至於我在短短一個禮拜搜集了滿滿的塑膠袋,這就造成很多塑膠浪費。另外像年輕的日本人,時常不顧場合的大聲聊天嬉笑,打破我對日本人端莊體面的印象。交通方面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紀律的部分,日本汽車駕駛是守法到過分的程度,行人在馬路上基本上無需太過顧慮汽車,但令人意外的,日本的腳踏車騎士展現的態度卻截然不同,日本的單車騎士好比台灣的機車現況,不禮讓行人、橫衝直撞、鑽車縫等等行為層出不窮,以至於行人雖不用擔心汽車駕駛,卻極需注意身旁的單車騎士,一不小心很可能就會發生意外 。

最後兩個差異是我覺得日本與台灣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搭車前往學校的路上,時常看到電車站的公告欄上顯示某某現因「人身事故」延遲,經查才知道,所謂「人身事故」指的就是臥軌自殺。相比台灣發生臥軌自殺時必定登上新聞頭條,日本似乎對於鐵道人身事故習以為常,而造成此一現象的主要原因與日本龐大的職場壓力密不可分;另外在2020年初發生的武漢冠狀病毒爆發,也間接見識到了日本人對於防疫措施的後知後覺與馬虎態度,即便已爆發社區感染並且東京已成為病毒淪陷地區,千葉通往東京的電車上依然有近五成的民眾不戴口罩,對於曾經以為日本凡事處處小心的我,這一現象也讓我對日本人有了全新的認識 。

 

面臨最大的難題

我所遭遇的最大難題絕對是語言溝通的障礙,因為我日文能力不佳,倚賴的都是英文,雖然行前已經聽過許多有關於日本人英文不好的傳聞,但直到親自體驗後才知道所言不虛,甚至還比傳聞更嚴重。比如說,在千葉稻毛市役所裡申辦健保等手續時,會發現市役所裡面完全沒有為外國人所設立的英文窗口,而工作人員也幾乎不會英文,我在離開時辦理居留卡註銷時,申辦流程還是旁邊的日本志工阿姨跟我說的,櫃檯內的公務員反而無法用英文溝通。另外,像是年金繳費單等等單據,文字內容也完全是日文,對於只能用英文溝通的外國人並不友善,以至於很多外國交換生直接選擇忽略單據內容 。

而在千葉大學的學習過程中,溝通問題依然存在,雖然千葉大學已經開放許多課程給外國交換生修習,但不見得每位老師都願意說英文,必須透過精通日英語言的同學或課程助教幫忙翻譯,學習過程並不流暢。另外像課程中學生小組討論分工時,也會發現日本學生也不善於英文溝通,有些學生英文程度不佳,有些則是英文能力不錯卻害羞不敢開口,必須用簡單的英文搭配日文及手語溝通,也是很特別的體驗 。

 

最有興趣或成就感的課程

我選擇日本並就讀千葉大學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想體驗日本的汽車文化,同時千葉大學也設有交通工具設計課,這門課也就成為我心目中最有興趣的課程。然而我卻也面臨最大的困境,也就是語言問題,由於交通工具課是日文授課,所以若是有意願修課的學生必須具備日文溝通能力,而我溝通仰賴的媒介僅僅是英文,這也讓我猶豫了一段時間。就在最後,我還是硬起頭皮選了這門課,事後也證明這是相當值得的選擇。在課堂中,來自馬自達的業師的確是用日文講課,但他卻願意用不甚流暢的英文跟我提醒一些重點,人也相當親切,另外助教也盡力地幫助我,他們讓我可以較為放鬆的學習,不必再擔心語言溝通的問題 。

在交通工具設計這門課裡,學生可以與研究室學生進行交流、與業師交流、觀摩現任汽車設計師繪畫技巧、草圖繪製、油土製作等,過程中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草圖繪製技巧有明顯提升,也完成了人生目前最大的油土模型。而我覺得印象最深的,是因緣際會下,到了設計系裡的交通工具研究室裡,與那裡的學生交流近一小時,我向他們詢問了很多關於日本汽車產業的文化,以及他們如何獲得工作機會,他們也很熱情地分享整個日本車商如何培育年輕設計師,以及需要哪些條件才能獲得工作機會,整個交流中我獲得滿滿的收穫 。

 

總結

在日本生活近半年的時間,確實對日本的設計教育有更多的認識,尤其令我非常羨慕的汽車設計文化。同時,在與日本及外國學生的交流與合作中,除了磨練我英文的溝通能力外,也認識來自世界八方的設計邏輯,都是在台灣難以獲得的新體驗。除了學術交流外,不論是日本的國民特色、政府、交通等等,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對比台灣,日本有很多優點是值得台灣學習的,但經過這次經歷,我也了解到台灣在許多方面都是很棒的 。

 

image

image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出國 出國交換 交換生
    全站熱搜

    大同大學大同寶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