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提斯應用科技大學交換心得
文化衝擊
很難想像來荷蘭的半年交換已經要結束了。從年初的申請資料準備一路到來荷蘭生活,一切就像是做夢般。最初我之所以會選擇就讀大同,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在交換學生上有許多資源。而這次我交換的方提斯大學則是同為媒設系學姊曾去過的,不論行前或是在荷蘭所遇到的大小事,學姊都給了我很多建議!我覺得學校提供能和有交換經驗的學長姐交流(FB社團、部落格)的管道非常實用。
說實話荷蘭和台灣真的完完全全都不一樣。其中腳踏車是我很深刻的點之一,荷蘭的腳踏車擁有非常高的地位。馬路上不但都有腳踏車道外甚至還有專屬的紅綠燈!汽車也總會讓腳踏車先過,畢竟如果出事的話即便是腳踏車的錯,依然是汽車被罰。也難怪荷蘭會是腳踏車王國了。而我住的蒂爾堡是個很小的城,所以不論到哪都得依靠腳踏車。所以他就像是我的雙腳,離開前賣掉時我還很不捨呢。
荷蘭的英文普及率也非常高,幾乎路上人人都會說英文。若是想問路人請求幫助時,基本上都能溝通。而且荷蘭人滿親切的,請教問題時他們總非常熱心地幫忙。即便有些人英文不太好,仍能感受到他們努力的想跟你溝通!
這裡的開店時間也挺讓我無法理解的,平日店家差不多5、6點就關門了,晚上就算想買瓶飲料超市也全打烊了。這時就會很懷念台灣的超商,我們真的被台灣的便利商店寵壞了哈哈哈。而假日,照理說大家都會來購物所以店家應該會營業到比較晚。但荷蘭卻相反,店家們也要休息的!假日時的營業時間反而更短,星期日也幾乎都公休。可想而知夜生活除了去酒吧、夜店、朋友家喝喝酒外真的不知道有什麼娛樂了。
我在荷蘭的期間買了一張博物館卡(60歐)。只要有了這張卡就能在一年的有有效期間內參觀全荷蘭超過四百間的博物館!一般博物館的門票大約要1、20歐,所以只要參觀個幾間很快就回本了。我也因此常常趁假日時搭火車去不同城市參觀博物館。荷蘭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博物館,不論微生物、鐵路、音樂盒等應有盡有。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間是戰爭博物館的納粹特展,展區佈置成了二戰期間四位不同立場的兒童的家,有猶太人、支持納粹的荷蘭人等。透過觀察這些孩子的家中各種機關來更了解這段殘酷歷史的不同面貌。他們的展覽方式常常具有豐富的互動性,既便看不懂荷蘭文的我也能得到許多樂趣。這對主修互動設計的我來說獲益良多!
我在課程上認識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有西班牙、韓國,也有當地的荷蘭學生。我們常常一起下廚嘗試不同國家的料理。荷蘭的朋友非常注重環保和健康,也在一年前選擇當vegan,不論奶製品或雞蛋都不能吃。雖然讓我在想菜單時傷透了腦筋,卻也看到了不曾理解過的飲食選擇!荷蘭的朋友向我們介紹了許多他們當地的文化,例如類似聖誕節、12/5的聖尼可拉斯節。我們在當天也配合節日的交換了禮物和詩。這群朋友們真的非常的貼心,不但主動幫忙翻譯我們荷蘭文的課程和信件,還幫我慶祝了生日。對隻身一人在國外的來說讓我感到很窩心。離別前大家互送著手作的禮物,期待能再次相見,我很幸運自己能認識她們!
透過旅行和朋友介紹,我分別認識了一位住在比利時的奶奶和阿姆斯特丹的阿姨。當我去拜訪她們時,她們都非常熱情的當我的導遊、為我介紹當地歷史和景點。這些緣分很不可思議,我從沒想過自己能和比自己年長那麼多的人成為朋友。而她們時不時的關心讓我安心許多。很開心能夠得到那麼多人的幫助和祝福。
面臨最大的難題
來荷蘭前我從來沒離開家生活過。行前雖然有點不安,但自認還算獨立的我想說這應該沒什麼吧?坐了十三小時的飛機,獨自搭著火車和公車來到了住處,原本我以為這會是最大的挑戰。沒想到我是那間屋子的第一位房客,疲憊的我一進門所看到的是一間雜亂、完全沒有任何人的房屋。當下我感到非常的不安和無助,想回家的念頭不斷湧現。尤其當我想去附近餐館買晚餐時發現連菜單都看不懂,我深深地開始懷疑自己真的有辦法在這裡待半年嗎?第一次的離家對我來說是個震撼挑戰,前幾天常常在房間獨自哭泣外,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在視訊時還得表現沒事的樣子。
不過好在之後日子漸漸上軌道,開學後也認識了一群非常棒的朋友。雖然生活中仍會碰到許多大大小小的問題,但感覺當我克服了第一道最大的難關後,這些小事都能迎刃而解了。
在學期間的小假期,我安排了獨自一人的瑞士兩週之旅。這是我第一次一個人旅行,雖不安卻也期待。第一次自己規劃旅行、住青年旅館,一切都很新鮮。然而獨自一人旅行太久後我開始被寂寞淹沒,跑到各景點如同玩搜集遊戲般,只會想著「到這了,然後呢?去下個地方吧。」身旁沒人能和我分享喜悅。不過還還好離開瑞士的前三天認識了幾位同樣是獨自旅行的台灣人,我們一同登山、晚上聚餐聊天,讓我的瑞士型劃下了美好的句點。經過這兩週的經驗,我想我並不是那種喜歡獨自旅行的人,雖然可以做到,但果然若有志同道合的伴就完美了!
最有興趣或成就感的課程
我所就讀的方提斯大學在不同城市有許多不同的校區,而我則是在位於蒂爾堡的藝術校區。藝術校區的系所分為音樂、舞蹈、美術和戲劇。在校園中時不時就能聽到歌聲和音樂聲。校園中央有一片草地,當午後在和煦陽光照亮下,總能看到許多學生悠閒的在草皮上彈奏樂器。這讓平時生活在臺北這樣快步調都市的我,總算能放慢腳步、好好享受這悠然的時光。
然而提到課程就不得不抱怨方提斯的行政規劃非常有問題!!來荷蘭前所選的課根本一堂都沒開,是在做問卷調查嗎?甚至開學一週後課表還沒被排出來。不知道是系主任Martin的問題或是整個學校,連當地學生都對此很無奈。而且許多東西都是臨時或根本不通知。第一學期結束後有個一週的小假期,而我也規劃了去鄰近國家旅行。沒想到我才剛到瑞士的第一天就接到email說當週要上課,想當然我只能錯過第一週的課。更扯的是常常停課都不通知我們交換生,幾乎都是我們到空無一人的教室後傳訊息問當地學生才得知停課。
雖然抱怨了那麼多行政管理,其實他們的課程內容非常有趣。其中一門課叫做「荷蘭設計週」,我們每週會有不同講師開小工作營。主軸是「在國際中尋找自我定位和價值」,雖然是當地學生的課,不過由於大部分都是來自不同國家的交換生選的所以意外地符合課程主軸。而我們最後的作品居然能在荷蘭設計週(DDW)展出!DDW是荷蘭最大的設計活動,每年都會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參觀。沒想到今年居然有榮幸能參與其中。
我最感興趣的則是陶瓷的工作營。學校有許多不同工作坊,如縫紉、金工、印刷等。即便我們沒學過這些專業技術,只要和負責的老師預約討論,他們便能當場指導你、給你專業意見。這也讓作品能有更多不同可能性。系上幫我們安排了陶瓷的課程,老師(他叫做 Co) 在教導我們基礎技術後便鼓勵我們多嘗試製作不同東西。甚至幫大家報名設計陶瓷餐具的競賽。我們平時沒什麼機會接觸製作陶瓷,所以能藉此製作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是很難的的機會。而且Co也很幽默有趣,是我在課程中最喜歡的老師!可惜他在期末時骨折受傷而無法將我們的作品帶去參賽。
從和當地學生一起發表的過程,也再次感受到了他們教育的不同。課堂所重視的不是只有結果而是過程,老師想看到的是學生從最初的發想到完成作了哪些調查和嘗試。即便成果是失敗的也無所謂,為了達成目標而做的嘗試和努力才是他們想看的。也許是因為我們台灣只要結果失敗就是當掉,學生們不敢做太冒險的嘗試。相對的,荷蘭學生的想像力非常豐富。在發表時我常常被他們天馬行空的點子所震驚,雖然以現代科技來看似乎不切實際,但創新的發明往往是因此才誕生的.我想這是值得我們亞洲教育深思的,試著將目光放遠一點,而不是只拘泥於當下的「成功」兩字。
在荷蘭的半年中,我想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獨立」並且更了解自己了。在荷蘭必須要騎腳踏車和自己下廚,所以我在台灣時最想學而一直沒去做的兩件事也都被迫學會了。果然還環境的改變能迫使人成長。
而由於時差,夜深人靜時沒人能和我分享一天的經歷。不論去其他城市觀光或是鄰近國家旅行,我也都是一人前往。這也不代表我喜歡孤獨,雖然有時獨自一人的確自由,但我仍然喜歡有人能一同分享。而當意識到我並非沒有和自己相處、獨自行動的能力,只是意願罷了時,就覺得自己真的成長了。而我也是到國外後才體會到了家庭的溫暖和美好,我更珍惜了自己在台灣所擁有的一切。也許是因為我家很幸福,我沒有因為這半年而嚮往在國外獨居,反而更懷念家人的陪伴。甚至改了機票為了提前回家過年,我想我大概是最戀家的交換生吧哈哈。
我很感謝我在這段期間所遇到的人們,不論是外國朋友、旅行中認識的旅伴、任何人。因為有了大家的幫助,我才能順利的在荷蘭度過半年。這不是我獨自一人就能做到的。理解了獨自在他鄉的難處後,我在台灣會想對外國人有更多的協助。若是每個人願意提供一點溫情和幫忙,都會成為大大的力量。而我也想將我得到的關懷回饋給更多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