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衝擊 

 

*宿舍制度

剛到德國的時候,因為還沒到入住的時間,先去住了青年旅館。等到能夠搬入宿舍時,才發現原來宿舍的制度和台灣完全不一樣,這裡的宿舍就像是大家擁有一層公寓,四個人一間或是七個人一間都有,並且各自擁有獨立的空間,而衛浴設備、廚房設施是公用的,我覺得這樣的制度非常好,有屬於自己的空間,不會互相打擾,不過每個人生活習慣並不一樣,學會如何和人相處非常重要。

 

*商店制度

在德國,所有的店,不管是大型賣場、小型量販店還是百貨公司,除了一些土耳其或是亞洲的餐飲店會在某些時段營業以外,其他的商店在星期日都不會開,德國法律規定,星期日和節假日不得營業,以保障所有人休息的權利,

所以每次到了星期六的晚上,賣場都會充滿著人,商品也幾乎都被一掃而空。到了星期日,除了和朋友約出去同遊以外,不外乎就是在宿舍休息。

 

*交通

在德國,汽車會禮讓行人,除了有明顯的紅燈標識以外,只要你走在馬路上,駕駛就會讓人們先通過,但是因為台灣交通的文化洗禮,我通常都會不小心「禮讓」汽車,讓他們先過,回過神發現自己在德國後,才會跟駕駛點個頭示意一下。不過呢德國的交通阻塞或是有爭吵時,喇叭聲與台灣相比也是不容小覷的。但是有時候按喇叭並不只是提醒或是催促對方開車而已,之前在路上就有遇過有許多車子沿途按喇叭,並大聲歡呼!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在慶祝婚禮阿,如果在台灣的話,應該已經被罵得狗血淋頭了吧。

 

*表達能力的態度

並不是每一個德國人的英文都是非常流利的,但是只要你和他們說英文,他們就會有自信的回應你(少部分例外,我還是有遇過服務員跟我說他不會說英文,叫我找其他人過),但是普遍來說,程度是很好的,希望台灣之後有越來越多的學生也可以勇敢地說出口,不管文法對錯、口音標準與否,『說』就對了!讓世界看見亞洲,甚至是台灣人也是很優秀、有自信的。

 

 

*學習的態度

在台灣,有時候會因為部分老師上的課程並沒有引起學生的共鳴,造成學生在課堂上做自己的事、聊天,甚至是睡覺。但是,我發現在德國,不管是上課認真聽講的人,或是可能在做自己事情的人,無論是哪一種人,都沒有人在課堂上睡覺或是聊天,即使你沒有興趣,至少給予老師一個基本的尊重。此外,還有某部分的學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在課堂上和老師去做討論,毫不吝嗇的舉手,不管回答出來的答案是對還是錯,但是他們敢表達,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態度,不要怕錯,也不要怕失敗,你才有可能持續進步。

而且這裡有很多學生的年紀並不像在台灣一樣分布較平均(18~22歲),德國有很多學生可能是先工作,找到自己想要進行研究的項目,才來進修,所以普遍年紀並不像台灣的大學生一樣年輕,甚至分布範圍廣泛,我也遇過已經是媽媽身分的人,一樣和大部分的學生一起進修,然後一下課,就去接送小孩。

我認為在這方面,德國人並不會因為年紀較長,而害怕或是不敢去嘗試更多的事物或是學習;但是相較於台灣,大部分的學生並不會先去尋找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或是目標在哪,就直接去研讀大學或是研究所,或者是認為對於自己已經一大把年紀了,還在學校學習感到羞澀或是沒有自信,我覺得在學習這方面的態度,我們可以跟德國人好好的去做學習。

(但是我認為,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德國公立大學免學費,所以德國人可以先去工作學習,不用擔心類似EMBA的學費非常昂貴,這也是他們教育的優勢之一。)

而且德國的課堂上幾乎不點名,為自己的行為和學習去做負責。你想要什麼,就自己去做爭取,沒有人會逼你,甚至用點名表綁住你,所以我認為有進取心的態度,在學習上是最重要的。

 

2.    面臨最大的難題

在某一堂商業課程中,因為是英語授課,所以在課堂上也必須要用英文去做討論和回答問題,經過幾次的課程後,才發現即使自己聽的懂老師想探討的問題,甚至是自己明白問題的答案,某部分的德國人能夠對答如流,而我卻回答不出來,才知道自己的英文表達能力有多麼不好。在一般的會話對談中,還能夠正常的和國際學生或是德國人、老師去做交談,但是一旦到商業會話中,才發現自己腦中的英文辭彙是多麼的不足。我認為,在這已經國際化及全球化的世代中,學習「中文」商業的同時,英文也是不可忽略的,必須一起去做補充的動作才不會落後這個世界的腳步。

不過呢,這個課堂的期末報告有一個課後活動,我認為非常有趣,在台灣的課堂中還沒有遇過這樣子的模式,就是每個組別都會選定一個報告主題,報告完之後,與課堂上的同學進行互動。例如:某一個組別介紹汽車產業,就請同學幫忙各個汽車公司想口語化行銷宣傳方式,類似這樣子的互動模式。我覺得非常不錯,除了組別研究這個主題報告以外,其他同學也可以透過互動模式的活動形式來參與了解。

 

3.    最有興趣或成就感的課程

我最有成就感的課程,叫做E-Business(電子商務)。一開始,老師給大家七個主題,其他同學也開始在分組及選定主題,我和另一位交換生(墨英混血的學生),也開始互相討論並選擇了其中一個主題,正要和老師告知時,老師卻指定我們兩位去某一個組別,那組的主題是利用Facebook去做活動宣傳,正因為我們兩位是國際學生,所以請我們加入Facebook那組,去做向國際學生宣傳他們學校的活動廣告。而這堂課重一開始到報告結束總共只有四堂課!跟台灣每個星期都要上課的制度不太一樣,第一堂課就是選主題和分組,第二和第三堂課是老師時間,有什麼報告的問題,就在那兩次的會議中去做討論,第四堂課就是報告的日期了,報告一整天,一組近乎一個小時(包含老師問問題)。但是即使只有四堂課,我們這組依舊每個星期約時間討論報告,並不會因為只有四堂課,而荒廢或是拖延到很後期才開始做報告,一分組完後,我們就立刻約下次見面時間了,而且他們也都約很早的時間討論,像是早上八點或是八點半,並且都很準時到,雖然有幾個偶爾會遲到,但是相較於台灣大部分學生,可能會約個中午或是下午的時間來做討論,卻依然姍姍來遲,我認為不管約幾點討論報告,態度依舊是最重要的。在做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創辦了向國際學生推廣斯圖加特科技大學的粉絲專業,並且和其他來自各個不同國家的國際學生合作,請他們分享為什麼想讀這所學校?讀什麼專業?得到什麼幫助?做成圖片式的宣傳版面,上傳到Facebook粉絲專業,而後做統計,哪個圖片最多人點閱?哪個國家點閱人數最多?並且依照各種資訊的顯現,做成Power Point向大家報告,從一開始的創建粉絲專業、數據的統計、國際學生之間的交流詢問拍照宣傳,最後分析利用Facebook來做宣傳的優、劣勢,最後做個總結。而在這報告的過程中,我認為學習用各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國際之間的交流更是不可少。 

(而大部分的課程都是以報告的方式去做評分,很少考試。)

周思蓉1.jpg

周思蓉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同大學大同寶寶 的頭像
    大同大學大同寶寶

    人在他鄉大同人

    大同大學大同寶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