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衝擊
來到憧憬的新國家就像是認識仰慕已久的外國朋友,因為自知有差異,對一切衝擊都會特別包容接受,甚至對一切都感到新鮮有趣。最喜歡他們的浪漫情懷,總比我們更懂得享受生活,早上勤於工作,午後就到咖啡廳或是自家遊艇上給暖陽曬曬,晚上到酒吧心靈交流、精神釋放,假日就把時間留給家庭,很少看到只仰賴某一家庭成員承擔照顧孩子的工作。街道上的桌椅永遠不乏花或是蠟燭,或是愛!!不同年紀、膚色、性別都不吝於表現他們對彼此的愛,走在街上靜靜觀察都可以感到無比的溫暖;進到店家必定會互相打招呼,情緒表露的他們絕對足以影響我們一整天的心情,當然大部份時候都是非常愉悅的⋯⋯。
荷蘭是我旅行過的國家對外國人最包容也最熱情的,也許是種族文化較單一,他們的好奇總比歧視來的多,還有那極高的英文普及率,使他們的人民不管老少都很願意協助我們任何疑惑。
最大的衝擊大概就是他們的辦事效率以及太過自我的性格,他們總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處理待辦事項,有時候都已經迫在眉睫了,他們還是會要你有耐心預約、等待,雖然永遠都會在截止日期前一天完成,但是這一切順利的先決條件都得取決於我們本身的積極度與提供資料的完整性與準確性,如果問題出在我們本身,他們也只能兩手一攤要求重新來過。而自我的性格在參與他們各種活動時特別感受得到,最困擾大概就是噴體香劑與抽煙時不會迴避,而是直接灑在附近的人們臉上吧
假使你不急於從世界匆匆路過,想多留心於身邊的一草一木,荷蘭會是很適合你、很棒的地方!
這些日子我學習到:
1. 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同意另一個人。有時候支持就是一種力量。
2. 相信裡面要記得保持懷疑。保護自己也是對愛你的人的交代。
3. 所有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事,都要自己著手,即使有人幫助也要緊緊盯著。
4. 不分國籍、種族、膚色或是宗教,大家都是人,七情六慾都有,沒有高尚貴賤之分。
5. 所有人事物都是一體兩面,不必羨慕,珍惜且感激自己擁有的。
6. 幸運絕非空穴來風。
7. 選擇愛與善良,即使有時候會受一點傷。
8. 每個人想望與處境都不一樣,不要強壓自以為好的選擇在別人身上。
9. 面對脆弱,不必強迫自己勇敢。心碎沒有不好,這代表勇氣正在長大。
10. 每次的分離都是學習再見也許就是再也不見。
10+1. 沒有一個地方比得上媽媽懷抱。
天涯的盡頭是家,但是現在也覺得荷蘭是我的家。
人往往覺得幸福就是沒有自己的地方,但是套句之前在HEMA吃飯偷聽到隔壁桌叔叔說的Someday you will miss today. 不管在哪裡,都該好好珍惜當下才是。謝謝讓我成長的一切,撐住我走漫漫的人生道路, 給予我足夠的勇氣回家;謝謝這世界的包容,是該珍惜,是該別無所求。
多少的感謝都無法表達我有多麼捨不得,多想再依偎著你多走一段路。
2. 面臨最大的難題
最大的難題大概就是不甘於舒服的生活跑去俄羅斯當志工,從申辦過程到返回荷蘭的那段日子。
期間同時發生俄羅斯與摩洛哥簽證烏龍、荷蘭國鐵罷工、房東誣賴我們天花板漏水爭議、半夜受困於比利時⋯⋯。不過有時候這世界上唯一能守護自己的人只剩自己時,就會莫名燃升無比的能量,最後都很幸運的迎刃而解了!這些經歷也讓我長大了一些,起碼現在被丟在隨意的世界角落,可以比較不慌張、不害怕找回回家的路。
然而俄羅斯志工也是讓我成長的一大事件。它即是我的成年禮,是一個教當地小朋友我們的母語和英文的計畫,目的是想讓小朋友有個機會去認識外面世界不同的人種與文化,以及打破俄羅斯長久以來的困境——不敢開口說英文。報名的契機除了是想挑戰自己,還有想要有個機會重新認識一次台灣,介紹我的家。
從一開始就是個大冒險,第一次臥鋪火車;第一次的-30度;第一次當老師;第一次這麼完整性的傳達台灣文化以及教導小朋友;第一次真正自己旅行;第一次完全沒有任何機會講一句中文,甚至是英文。
最大的心得是即使語言沒有共通性也是能溝通;但是英文還是能與世界有點連結性的媒介。
以及確立老師真的不是夢幻職業!睡眠不足還是要備課、製作教材、調整上課方式,小朋友的情緒與行為又真的難以捉摸,最後乾脆跟他們交換學習,結果也學了不少俄文單字!也在他們身上看到小時候的自己。最大的幸福大概就是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很喜歡教材的哪個部分,還有真的能在小考試中能寫下一些中文字!
更不用說其他的志工,大家的故事與文化都很值得一再探索!讓我不小心多一個留戀的國家!還有多更多想去的國家。
然而平時也是有不少可愛的難題,像是去布拉格時遭遇暴風雪下車幫司機搬樹推車、腳踏車烏龍被偷事件之類的!每個經驗都是很好的體驗,當熱情遠遠超於不安,任何挑戰都會成為生命的肥料,也讓我體會到這世界上的好人真的比壞人多很多,只要你敢擁抱世界,世界就會給你一定的回饋!
說實話,面臨最大的難題是回來以後,開始對一切原本理所當然的存在感到不耐煩,急於尋找改變生活的方式,在一個未知的未來裡碰撞,卻不知道從何表述,本來這世界就沒有靈魂可以完全理解另外一個靈魂,何況是當靈魂脫離了大部份靈魂行徑的軌道。這大概就是我的下一個挑戰!
或許慢郎中的樹懶要變回急性子的兔子需要比較多的時間吧!
3. 最有興趣或成就感的課程
我們剛到的時候是夏天,學校幫我們安排的課程除了印刷課都是於室外上課。依Co的說法是:「這大自然給予我們這麼多美好,為什麼工作時卻要把自己困在鋼筋水泥裡面。」
我們的第一個計畫是Biesbosch Museum計畫,從觀察館藏到搜集資料,最後思考如何透過藝術設計改善博物館的現況。跟台灣不一樣的地方是他不再要求我們的思考方式與媒材應用,我們可以選擇做任何我們想做的。比起台灣較重視成果,他們卻更加重視發想過程,且喜歡手作溫度多過於電子化,凡走過必留痕跡,在經過計畫後大家都會擁有一本珍貴的筆記本以及各種實驗品!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對自我的挑戰與認識,使大家更準確知道想要的是什麼、懂得要怎麼追尋去達到理想;但是有利就有弊,弊端就是當學生失去思考,就不再有人去推一把,老師常說:「你才是設計師,我的角色只能給你意見!」凡事都要靠自己找到答案!
最後我是做一隻用柳枝與紙交叉編織而成的彩色精衛,腹部藏有一面鏡子,結合東西方文化,在講述一個生態循環的故事。此計畫最特別的部分在於柳枝編織——我與學姊去登門造訪在荷蘭僅有一個保留此完整技術的爺爺,讓我們對柳枝從採收到成為藝術品的過程都有更深入的認識;另一個成就感在於不再畏懼眼光,第一次用不是自己的母語完整表述自己的設計理念,也在最後獲得同學的回饋,甚至私下交流更多對作品不同的看法!
最終一定要介紹的是最照顧我們的Co,是指導雕塑的部分,也是我覺得最推薦的課程!一開始的人頭雕塑就讓我們在短暫的期間內越來越抓得到精髓!在後期Co讓我們參加一個以主題為烏托邦結合風格派的餐具比賽。Co為了這個比賽還帶我們去校外參觀工廠,實際帶著我們跑完完成陶瓷成品的所有細節。這裡上課最喜歡的是每個老師都只專注在自己的專業,在作品上遇到任何問題,只要你行動,都會有專任的老師來指導你!就像陶土捏一捏就突然被送來金工教室!因為Co衡量我的作品,認為請另一個金工老師幫我依我的設計做一隻專門的骨架,會更以利後續製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