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方提斯應用科技大學交換心得

Fontys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研習時間  2020年02月01日~ 2020年03月20日

IMG_4367.JPG

 

 

 

 

 

 

 

是在今年二月份到荷蘭方提斯交換一學期的董子豪。今天來是要跟各位分享自己在荷蘭交換期間的心得總結。首先我想先解釋一下為什麼選擇荷蘭,在過去幾年我有很多出國的機會但去的國家幾乎都在亞洲。不論是跟家人出遊還是去年暑假到柬埔寨歷經兩個月地獄一樣的實習,我告訴自己這一陣子不要再碰亞洲國家了。所以這次,我把注意力放在歐洲地區,一方面是對其他地區沒有好感,另一方面是因為歐洲真的是我從未踏上的新天地。

IMG_4576.jpg

而在歐洲諸多國加之中,荷蘭是一個很吸引我的國家。荷蘭在教育發展上一直走得很前面,像大同大學追隨潮流近年推廣的跨領域學習再荷蘭卻早已行之有年。荷蘭跟台灣一樣也有淹水問題,荷蘭在防洪技術上的造詣也是早在高中時期的地理課上就有耳聞。同時,荷蘭也是一個農業大國,除了著名的鬱金香跟起司,荷蘭還是對周邊國家的農產品的輸出大國。荷蘭的物流業也同樣非常發達,至今運籌管理系仍然是方提斯很熱門的一個科系。最加分的是,荷蘭竟然有英文跟荷蘭語兩種官方語言。因此,基本上大家都會講英文,也就是說不太會有其他國家那種年輕人會英文但他不屑講,老人想講但又不會的狀況,接下來我把內容歸類為食、衣、住、行、育樂五個方向。

荷蘭人吃的東西我覺得跟台灣差不多,主要的差異不在食材上,而是「習慣」。荷蘭人不太吃熱食,早上,麵包抹果醬,中午,麵包夾火腿、起司、生菜,晚上還是麵包大餐。我自己也不確定是歐洲的飲食文化還在已知用火還是台灣走得太前面。不過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有好東西值得推薦的: 荷蘭鬆餅、蘋果醬、還有一些炸物。

對我來說,荷蘭是一個沒有夏天的國家,夏天涼、冬天寒冷下雪。所以去荷蘭是不用帶短袖短褲的,對於年均溫10度的海洋氣候國家原則上我建議帶兩套就夠了剩下的在當地買,可以去你們熟悉的H&M跟ZARA添購衣服。但是當地人都去經濟實惠的Primark 買,便宜好穿這樣行李箱還能騰出空間帶大同電鍋。何樂而不為呢?

 

我在荷蘭方提斯住的是學生宿舍。我覺得,超棒,但也超貴。基本上三個人住一間「房子」,我們有共用的廁所、廚房跟陽台,距離學校跟是中心都不會太遠。在荷蘭住過一次宿舍回台灣後真的會很唾棄大同的宿舍,雖然他沒有對不起他的價格。

 IMG_4982.jpg

在荷蘭,長途移動最好的方式就是火車了,短程像是上學或採買則是腳踏車。我常常說,台北便利的交通培養了一堆不會騎車的人,但我們真的很會搭火車。在荷蘭搭火車就像在台北搭捷運一樣。只要有一張像 悠遊卡的卡片就能進站,但是車站通常不會有閘門,如果要逃票的話建議晚上搭車,因為白天幾乎都會查票。再來就是有些地方轉乘要重新刷卡,有點像捷運轉搭環狀線一樣,很多遊客不知道這一點而被罰錢,我在法國的時候不小心就中招了。一般通勤的話除了走路,再來就是騎腳車,在荷蘭每一人平均擁有兩輛腳踏車,除了覆蓋率很高的自行車道,還有先進的環境保護意識讓荷蘭人的生活離不開自行車。在荷蘭,自行車的路權之大,在路口所有汽車看到你都會禮讓,荷蘭也有相對成熟的自行車法規如:禁止邊騎邊滑手機,後車燈也禁止使用閃爍模式。我自己在那邊也買了兩台,再加上自己帶過去的一共就三台了。

 IMG_4974.jpg

育樂

在交換的期間最大的休閒活動就是跟朋友聚在一塊,或是旅遊…騎車。其實育樂的核心價值就是找到自己的舒適圈,快樂就好。

平常下課或沒有課的時候,我的休閒活動就是騎自行車,為了更好的騎乘體驗,我還特別從台灣帶了自己的公路車來荷蘭,為的就是來一場漫無目的地的自由行。在平常日,我會騎車到德國的自然保護區晃晃,看看風景看看野生動物,坐落在荷蘭的幾座國家公園也有去參觀。而假日的時候,我會規畫整天活動,騎到比較遠的比利時,用完午餐之後再慢慢悠悠地回到荷蘭的宿舍。

 

而當我們遇到連續假日,那又是另一則更精彩的故事了。有一檔為時七天的連續假日,我與幾位來自台灣與香港的朋友就規劃了一場周遊列國的「壯遊」。前後分別走訪了盧森堡、法國與比利時,過程可謂饒富趣味,這邊就先賣個關子,不多分享,不過有機會建議你一定要自己走訪一遍!

 

對我來說交換最大的收穫不是在學校發生的事,而是到海外生活的經驗。用一學期的交換作為未來在海外就讀碩、博士或海外發展的預先體驗是非常剛好的。在一學期的時間內這段生活的體驗足夠成為未來規劃的依據。這對升上大四的我而言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而這段預先體驗一定會遇到的,就是文化差異。文化差異是不同文化之間的差別,當他們相遇之時會產生衝擊、競爭及失落等反應。文化差異可能由於宗教界別、種族群體、語言能力、政治立場、社會階級、性別、民族主義、年齡代溝、文學修養、藝術認知、教育程度等之不同而產生。

 IMG_6418.jpg

當交換生是一件人人嚮往的美好體驗,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樣的安排。參加交換計畫除了需要考量自身個性與出國經驗來評估需求,例如獨立性還有應變力,因為在國外生活就像是對這兩項能力的地獄級的驗收,能力好的同學一定會過得比較順利。畢竟去荷蘭交換不是你從南部上來大同讀書那麼簡單,這不是滷肉飯從甜的變鹹的、從20快一碗漲到30塊這麼簡單。這是一個文化與文化之間的板塊摩擦,誰知道會有什麼樣驚天動地大震盪出現。

這是一張薩提爾的文化冰山理論圖,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樣。我們能 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份,更大一部份的內在世界卻蘊藏了更深的層次,不為 人所見,就像冰山。文化也是如此,一般我們能夠看見的都是冰山一角,也就是外 在行為的表現,但在這下面還有更多像是情緒、感受、期待、價值觀等。往往在跟 人溝通的時候我們並沒有去體會和察覺溝通下面的冰山,甚至是自己的冰山下面的 東西也沒有察覺。

記得有一次我的日本室友回宿舍跟我抱怨剛剛在外面被當地人罵。一開始我很同情他但很快我就找到原因了,他跟他的幾個日本小友在步行區騎腳踏車! 所以有時候這些問題來自自己對環境的不融入。再者,我的台灣同鄉交換生曾跟我抱怨被當地住戶驅趕,再我追問之下,我才得知他竟然為了拍到好的照片擅自闖入別人的花園跟盆栽拍照…這個在美國早就開槍了!

IMG_6350.jpg

回想起我在法國看展覽的時候,因為看得太入迷,一個不小心跨越了地上的黃線。一位博物館的保安嚴肅的斥責道: You're not special. 當下我有點不解對方想表達的意圖,只是馬上離開去看另一遍的雕像。不過回到飯店仔細想一想之後我才驚覺那位保安想要表達的是: 你沒有特權,憑什麼不遵守規定跨越了的上的停止線! 我才恍然大悟,這就是語言情境的差異,也是冰山之下不被人所察覺的部份。

所以,人們因為相同而有所連結,因相異而有所成長。尤其是一個人在國外生活的時候,除了不斷成長,更要想辦法創造更多連結。因為健康的人際關係是建立在價值的平等之上。而我認為在文化層面有所感觸是遊學的價值所在。因為能夠透過實際交流去建立正確的世界觀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世界上沒有人是一樣的,要如何去理解別人或是 讓他人接受你,是創造美好社會的第一步。而我認為所謂和諧,就是承認差別,而非同化,然後在差別之上互相照顧才是美好社會應有的模樣。

IMG_6939.jpg

arrow
arrow

    大同大學大同寶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