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這份心得是來自於在日本以及千葉大學所經歷的部分點點滴滴,希望藉由自己的經驗分享能帶給大家一些回饋,也希望能幫助到要前往日本出國交換的同學們。

 

 

  • 文化衝擊

 

日本其實與台灣十分相似,所以也能夠很快地適應日本生活,不過多少還是與台灣有些差異。像是在環境的整潔與街道的維護上,可以看到路上幾乎沒甚麼垃圾,也不會讓人感到髒亂,且建築物和街道的設計也讓人感到整體的一致,因此有很多時候會不時地想拿起相機來將眼前的美景拍下。雖然台灣有些地方的街道比起日本來說稍微雜亂了一些,但也有著台灣的人情味;而日本的街景美歸美,但就給人一種制式化的感覺。

01.jpg

02.jpg

千葉大學外圍的街景

另外,日本人的體力讓人實在敬佩,他們除了電車及汽車外,最常代步的工具就是「腳踏車」了,甚至也經常走路,例如在台灣可能認為要走半個小時的路程就算久了,但這樣的走路時間對日本人而言已是習以為常的事,三十分鐘的路程對他們來說卻是很近的距離了。而且不管男女老少大部分的人體力都不錯,還記得有一次看到年約七八十歲的阿伯就騎著腳踏車上斜坡,並且臉不紅氣不喘的飆上坡,此外也看到日本媽媽們在腳踏車的前後各載一位小朋友,這讓我更加震驚及佩服他們的體力了,但在當地摩托車就不像台灣這麼多,一般大眾都是以腳踏車和電車為主,所以摩托車的停車場比起腳踏車是非常少見的,不過這也許也成為了他們環境較為乾淨的原因之一吧。

03.jpg

04.jpg

日本以腳踏車與步行居多

  • 面臨最大難題

 

剛抵達日本時,面臨到最大的難題就是「語言」了,對於自己的外文能力沒有自信就不太敢開口,而且也沒有常聽外語的習慣,所以不管是在聽日本人說日文時,亦或是歐美及東南亞同學說英文時,總是無法及時的反應,需要時間來消化剛剛對方所說的意思。不過畢竟要在日本生活半年,不論是生活上或是學習上,必定會使用到外語才能溝通,因此就算自己說得不好也必須得開口,且大部分會來日本的同學們都會有一點日語程度,所以有時候就會英文與日文參雜的溝通,再加上比手劃腳來努力讓對方了解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而透過這樣互動半年,以及在千葉大學每天持續上日文課,其實在口語及聽力上多少都有些進步了,很感謝日常中賣東西的阿姨及阿伯們,還有日文課的老師們,以及一同上課和同組過的外籍同學們,雖然自己的外語能力還有待加強,但在語言上確實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也較勇於開口說外語了。

 

 

  • 最有興趣或成就感的課

 

在千葉大學裡有修了日文課以及設計課,日文課就像是在大同大學裡的必修日文一樣,只是在這裡是教許多外籍的學生,而且老師授課當然也是全程日文,畢竟不是自己國家的語言,所以剛開始上課的前幾個禮拜多少都有些不習慣,但覺得欣慰的是我們還懂得漢字,這樣在一些字義上還能大概猜得出意思,只是在發音上有的與中文發音類似,而有的則是完全不同,不過也因此學了很多日文單字也算有所收穫。而日文課當中還有細分總合、會話及文法等,其中覺得會話的課程最為活潑和有趣,我想原因是因為會話課的老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上表現得相當好,會話老師會適時地與學生做應對,且加上一些在日本生活的討論,讓這堂課不會感到無趣,並且在與教師和同學的對話中,也能增進日語的對話能力,這對需要

在日本生活一段時間的我們而言是非常實用的課程。

05.jpg

會話課的老師及同學們

而另外主要的專業課程就是設計課了,說真的其實每堂課都印象深刻,從互動設計到漫畫設計以及設計意義的課程,我認為在這裡經歷的每堂課都是有意義的,雖然其中或許多少會碰到一些難題或挫折,但到了最後還是得學會克服。這些課程大部份都是以分組作業進行,而在互動設計課上,我的組員皆為日本人,也因此在和他們討論作業的過程中多少也能提升一點自己的日文對話能力,雖然我們一起討論的案子曾失敗過很多次,但他們也願意一起花時間來討論以及改善,其實真的相當感動,畢竟日本的學生總是有做不完的打工以及滿滿的行程,對於願意抽出時間討論的他們,讓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遇見這組員們。當然最後我們終於克服萬難,最終的案子相當成功也令人滿意,它成功地達到了與人互動的目標,可以看到許多日本學生被互動裝置勾起好奇心而去跟它互動,看到這一幕的我們也覺得「よかった!」,終於能鬆一口氣,真的很感謝我碰到這群組員們。

 

06.png

07.png

此為最終案的互動裝置:TOUCH & BREAK

而漫畫設計以及設計意義這兩門課程都是由歐美的外籍老師上課,所以實際上是以英文授課為主,不過也因為如此會有種不像是待在日本上課的感覺,有時還會覺得像在上英文課,但往好處想的話或許英文和日文都會有些進步吧。漫畫課也是分小組討論,各組會以完成一個故事為目標,而故事也必須有商業發展,例如要如何用你的故事及角色賺錢等等。在這段過程中,老師也邀請到漫畫家來示範該如何製作你的故事,以及角色該如何設計等,而老師也會針對各組的故事來討論應該要怎麼來做商業發展,然後再與組員們一同分工合作將故事完成。在當中不僅從組員身上學到很多,也透過各組的分享有了不少收獲,有點像是互相切磋、互相學習及成長的方式來上課。

設計意義這門課也類似於漫畫設計課,老師也會給與同學一個題目或方向,讓大家自行發揮以及互相討論,而討論的對象都來自於不同國家,所以大部分都使用英文,雖然自己說得不是很好,但從他們的談話也可以學到一些常用的英文對話,且大部分的外籍生還是會有耐心的聽你把話說完。這堂課我們一起製作了一本名為「Get-A-Geta」的書,是關於運用各種材質來做出日本傳統木屐的活動,當然是所有學生們一起討論並一起完成的創作。當中雖然也遇到許多波折,例如有些材質不易製作,或是材質本身就很難尋找,但大家也都擁有無限創意,所以也想出了許多替代的材質,讓最後呈現的木屐變得相當有趣。而做成書也是經由分工:從拍照、修圖、概念發展、文宣、排版等等,不過分工總是需要互相體諒,相信學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與組員溝通了,但就是因為經歷過這樣的分工合作以及組員們的互相磨合,才得以完成這本「Get-A-Geta」。

06.jpg

 

07.jpg

左圖為漫畫教學、右圖為Get-A-Geta完成之時

  • 感謝

 

謝謝我的指導教授賴志純老師同意我能到千葉大學交換,還有也感謝一直連絡千葉大學的羅彩雲老師,以及到達日本後幫助我許多事務的杉田小姐和台灣留學生會的同學們。另外也謝謝去過千葉大學交換的學生們總是幫我解惑,還有跟我一起前往千葉的文禎的陪伴,也感謝這學期在千葉大學裡遇到的同學們、老師們、新朋友們,因為有你們我才有機會來到千葉大學,也才能順利的渡過國外生活,真的,非常謝謝你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同大學大同寶寶 的頭像
    大同大學大同寶寶

    人在他鄉大同人

    大同大學大同寶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