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姿安-上課照片.jpg

陳姿安-指導教授合照.jpg

陳姿安-校園.jpg

陳姿安-宿舍文化交流.jpg

前年的秋天,學校例行性的發布交換學生申請的資訊及資格,當時想給自己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截止日的前幾天遞出了申請的資料,開始了一連串的等待,我很幸運的獲得了學海飛揚的獎學金還有校內的獎學金,這些給予我很多實際的幫助,讓我能沒有後顧之憂的學習。通過兩校的審查後,第一關就要辦理簽證,從辦理簽證開始,就已經感受到文化的不同,德國人要求的守時及作業上的原則,給予我很大的震撼,辦理簽證是每個人一定要預約並且準時到。還記得,開學的第一天,老師遲到了,旁邊的德國同學立刻轉向我小聲的說:這位老師應該不是德國人,那時心裡聽著有點驚嚇也覺得有趣。還有一次我們到校外進行企業參訪,教授和我們直接約早上九點在該企業門口集合,我和台灣及馬來西亞同學們提早十分鐘左右到,發現德國同學怎麼都還沒出現,那時換我心裡不禁想著:德國人不是都很準時嗎?事實也正是如此,大約58、59分,就看到全部同學不慌不忙的出現了,那時我心裡苦笑著覺得,可能是他們的禮貌吧,有時候太提早到反而是造成困擾呢。
     再來是覺得比較困難的地方,學者Hofstede的文化歸類裡,我們都知道各國的文化差異非常大,像是台灣人比較集體主義,而德國則是個人主義較鮮明的國家,但是在台灣的權利距離又比德國來的高,台灣的階級劃分得非常明確,往往是上司或是老闆說的是,員工比較沒有溝通的空間,而在德國我們上課時學生是可以提出正反的意見,老師和同學都可以一起解答跟思考,不過我剛開始非常不習慣,因為老師會希望國際學生多多發言,但因為我自己缺少了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又很怕講錯話,常常是選擇沉默,那時對自已的表現感到非常失望也很氣餒。而台灣人的溝通及表達方式比較像是日本人,我們都會用比較含蓄、委婉的方式表達,但在德國他們的表達方式是非常直接的,讓我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很玻璃心。
     隨著時間的關係還有多次報告的訓練,我的勇氣逐漸的恢復,並常常練習思考、雖然不是輪到我發言但也會去想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回答,在商用英文課時,老師因材施教的讓我們有學到豐富的寫作及口說技巧但不會覺得壓力太大,期末報告時,老師給予我很好的回饋及鼓勵,他也覺得我變勇敢了,同學在課堂休息期間,也大方的稱讚:你剛剛講得很好。那次開始,我明白他們「直接表達」的方式,其實讓人很舒服,好就好是,有需要改進的也不吝嗇的給予建議。當我開始這樣想並且付出努力去改變時,其實不是玻璃心了,我很感謝這次的留學經驗讓我滅去了我以前在自己舒適圈對自己表現已經滿足的想法,也很感謝德國及其他國際學生的幫助,雖然一個人不會德文在外留學很不容易,但因為他們豐富了我課餘的生活。
    最後還想在記下一個小故事,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會認為德國人比較難相處,做事情一板一眼,連表情也是,但有一次小組討論報告後我們去喝酒,大家就像變個人似的開始暢聊,也不會只聊公事或是學校報告,發現他們私下還是有非常放鬆的一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同大學大同寶寶 的頭像
    大同大學大同寶寶

    人在他鄉大同人

    大同大學大同寶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