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衝擊
來到美國文化衝擊最體驗深刻的,莫過於學生上課時踴躍發言態度,
與老師互動頻繁。我們選修課稱為Design For Use,老師上課時常
常與同學們討論著上課主題的內容,問與答之間可以看到每一位學生
們都富有修課熱情,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學生們除了會回答老師的
問題外,甚至會告訴老師上課教錯的內容,這在台灣是十分少見的!
美國學費十分昂貴,因此同學們是深刻了解自幾喜歡什麼樣的領域才
進入到大學進修,相較於台灣大學眾多,學生們往往並沒有真正了己
自己喜歡什麼或能做什麼,而是在進大學之前用刪去法,刪除不喜歡
的科系,進而才在剩下的領域中找出自己的專長。
上課時我們安安靜靜地聆聽同學們與老師的精采對談,到了小組作業
的時刻,又有著不同的有趣體驗。在小組討論作業的過程中,感受的
台灣教育與美國教育十分不同之處,在工業設計領域,台灣的大學教
育注重務實,希望學生們能實踐自己心中的想法,因此對於軟體的
操作十分的熟練,但美國學生其對於務實操作面並不是那麼的熟悉。
另一方面,美國的大學教育十分注重思考的訓練,舉例而言,在台灣
一門設計選修課可能會運用二到三種設計方法,但是在美國選修這個
課時,則是每周運用不同的設計方法,訓練學生使用不同的設計思考
的工具,並且每周都在課堂上運用作業時間,讓學生熟悉這些設計方
法,不同的教育重心,讓人聯想台灣總是為不同國家代工,少有發展
Made in Taiwan 的自有品牌或產品。
其他輕鬆的生活方面,最不習慣的還是飲食文化,許許多多美國的
食物都很重口味,即使是在美國的外國食物,也是如此;交通方面,
可想而知,美國土地十分廣大,從家裡去學校,必須仰賴交通工具,
不像台灣能靠雙腳完成許多不可思議的小旅行。
面臨最大難題
溝通的問題必然是有的,但是最困難的還是融入美國學生的生活圈
中,在台灣與第一次見面的同學,雖然初次見面較為害羞,但是一旦
與這位陌生人找到共通點,便很容易卸下心防的成為好朋友,但是在
美國即使見面時非常大方地聊上了幾句,但是經過許多次的對話後,
很可能依然還是屬於點頭之交。
在台灣小組討論是熟悉彼此的很好的方式,但是在美國,我與組員們
合作了一整個學期,對於他們的生活卻只是略知一二而已,除了語言
不同的因素外,大不相同的興趣可能也是原因之一。舉例而言,我的
組員們對於汽車改裝這個主題很有興趣,每次聊到這個領域總是滔滔
不絕得分享,但在台灣能擁有一輛車已經事件不容易的事情了,更何
況是學生!
另外一方面,學生與老師的關係也不像台灣那麼接近,在台灣老師與
學生時常可以互相交換社群網站,在課程內容的問題之外,也能與老
師聊上幾句,但在美國你能聯絡到老師最好的方法是電子郵件,這樣
的距離感也使我有些不習慣。在我剛到美國的時候,要與我被分配到
的指導教授見面時還帶了伴手禮,但是當地的老師卻不收,原因是他
覺得他不應該隨便收下學生的禮物,這讓我有些驚訝!
因此要在美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是我覺得最大的難題!
課程中與小組完成一件有趣的設計作品是我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事。在
課堂一開始老師清楚的讓我們知道本學期的課程的內容,主要目標是
相機的設計,內容非常豐富,從發想到設計完成,從草稿的繪製至精
緻的3D 模擬,是十分完整的設計過程! 即使在台灣曾經做過類似的
作業完成類似的作品,但不同的是,這次要全程用英文,並且融合不
同國家的學生的意見,具有十足的挑戰性!
每週老師都指定用不同的設計方法,完成不同的發想,過程中有許多
許多對於設計內容上的解釋、誤解,然後再解釋,反反覆覆用著許多
不同的溝通方式,英語溝通,肢體語言,畫圖講解等等,使盡渾身解
數,與美國的同學們討論著,最後完成了一件相機設計作品,是我覺
得此次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最有成就感的事
留言列表